中華文化歷史悠久,而且擁有各式各樣的藝術形式,例如國畫、書法、戲曲、手作、玩意、小食、舞蹈等,展示了中華文化的多樣性,深深影響著人民的思想及生活。
本中心誠意為學校提供各項中華文化項目,包括:講座、工作坊、攤位等等。
體驗類

華服試穿體驗
提供不同款式及大小的華服,讓學生試穿及拍照留念。拍照場地設有中式大型背景、活動名稱旗幟、地氈、大光燈、中式燈籠、古代酒壼酒杯、摺扇、塵拂、槍、劍、搖鼓等道具,讓拍攝效果更精彩。

戲服試穿體驗
提供不同款式及大小的華服,讓學生試穿、感受及拍照留念。
攤位設有中式背影、直幡、燈籠、枱椅、古代酒壼酒杯、摺扇、塵拂
、槍、劍等道具,讓拍攝效果更精彩

戲曲表演及體驗
以互動形式介紹粵劇唱唸做打,更會即場表演折子戲,讓同學欣賞。(內容可跟據學校需要而安排)介紹粵劇化妝及讓同學親試上妝感受。

粵劇化妝體驗
介紹粵劇化妝及讓同學親試上妝感受。

變臉表演及互動
源自中國川劇藝術。
「變臉」最神奇之處,在於短時間內變出多款面譜。表演以互動形式進行,讓同學參與其中。

古彩戲法表演
戲法演員身穿大褂,以一定的道具、快速手法表演變換物體的民間表演藝術。表演以互動形式進行,讓同學參與其中。

雜耍表演
是多種高難度表演形式的通稱。為傳統行走江湖賣藝的表演,包括:拋、頂、平衡等的綜合表演。表演以互動形式進行,讓同學參與其中。

中華武術
各項超高難度武術表演,包括:飛筷子、喉嚨碎筷子、踩刀、翻騰、拋技、軟鞭、耍大旗等。
皮影表演
皮影戲為古老的民間傳統藝術,搭配劇本、音樂、口白,敘說故事。
紮染技術
是一種染布工藝。 織物在染色時部分結紮起來使之不能著色的一種染色方法,屬防染工藝,也是中國傳統的手工染色技術之一。
參加者可以親身染製獨一無二的專屬手拍。

茶藝及沖泡體驗
茶藝指儀式化的泡茶與飲茶技藝,在中國已經存在很長一段時間。內容包括:茶的分類、茶具應用、沖泡方法、品茶、試泡等。
古琴講解及演奏
原稱琴,又稱瑤琴、玉琴、五弦琴和七弦琴,是中國古代的彈撥類樂器,有三千年以上歷史,活動將介紹古琴歷史、曲本、彈奏表演。(註:古琴只易小組別參與)。

叮叮糖製作講解及試玩
又稱為噹噹糖,是中國廣東的一種傳統糖果。活動會講解叮叮糖的歷史、製作、用特定工具試玩、分享叮叮糖等。
。
糖畫
是一種傳統民間小食和藝術。師傅會用勺將溶化的糖漿在平板上畫畫,然後在糖漿凝固前壓下一條木棒,最後連棒子剷起,看起來有點像棒棒糖。學生可以親身試畫心儀公仔或圖案。(糖漿是食用級別)
。
冰糖葫蘆
是中國京津地區一種傳統小食,北京叫做糖葫蘆或者冰糖葫蘆 ,天津叫做糖礅。
為迎合健康及現代人口味,將以新鮮生果代替。由參加者自行製作一串美味糖葫蘆。
麥芽糖夾餅乾
麥芽糖夾餅是香港、澳門和臺灣的一種街頭小吃。於1960年代麥芽糖夾餅是常見的零食,但現在已逐漸式微。
手作類
戲劇頭飾創作
粵劇頭飾閃爍耀目,由金屬線、彩珠、膠製珍珠等材料製成。同學可透過工作坊學習及創作自己專屬頭飾。

面譜齊齊畫
臉譜藉著誇張的色彩和線條,突顯人物的性格,忠奸善惡。 ,臉譜主要用於淨丑兩行所扮演的各種人物。生旦很少採用,而只是略施粉墨。京劇吸收各地方劇種臉譜優點的基礎上,加工創新,臉譜於是得到充分的發展。圖案和色彩愈來愈豐富,各種不同人物性格的區分也越加鮮明,並創造出許許多多歷史和神話人物的臉譜,形成一套完整的化妝譜式。

麵粉公仔
中國傳統民間藝術之一,以麵粉為主材料,將不同顏色的麵團,經過搓、揉、剪、粘等技法,造出精緻的人物形象。

青花瓷繪製
源於中國,遍行世界的一種白地藍花的高溫釉下彩瓷器。
讓參加者認識青花瓷的特色及傳統紋飾繪畫及寓意。
風鈴製作
由參加者自行設計及製作一串風閃亮風鈴。
風車製作
由參加者親自製作傳統風車。
香囊製作
是一種盛載香料的囊包。在中國古代是未成年者所繫的飾物之一。工作坊適合親子共同製作。
燈籠製作
教授製作不同類形的動物燈籠。工作坊適合親子共同製作。
繩結製作
中國繩結,古稱絡子,是一種中國民間藝術的一種。起源於結繩記事,是為文字的前身。 中國結由線或繩編成。每一個基本結根據其形、意命名。把不同的結飾互相結合在一起,或用其他具有吉祥圖案的飾物搭配組合,就形成了中國結。。
剪紙藝術
是中國最古老的民間藝術之一。
活動主要教授剪刀法,讓參加者體驗傳統藝術。
。
書法
書寫的藝術。活動會由執筆開始教授,參加者邊學邊寫,樂趣無窮。
。
扇面繪畫
中國扇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,是民族文化的一个組成部分。活動將介紹不同的扇面、繪製方法等,亦會講參加者自行試繪扇面。
遊戲類
投壼
透過投壺比賽,了解古代禮儀,體驗人與人相互禮讓與虔敬的精神,以君子之風面對現今激烈競爭之社會。
套圈
古時以籐圈套中花瓶為勝的一種遊戲。
猜燈謎
中國元宵節活動之一。將燈謎結合賞花燈,變成許多人共同參與的猜謎遊戲。
蹴鞠
中國元宵節活動之一。將燈謎結合賞花燈,變成許多人共同參與的猜謎遊戲。蹴鞠是一種以腳擊球的運動,相傳最早是中國的黃帝為了訓練士兵而發明。後來演變為遊戲。
空竹
又被稱為空鐘、空箏、扯鈴等,為一種中國傳統玩具,發源於北京一帶。
孔明鎖
也叫八卦鎖、魯班鎖,是中國古代民族傳統的土木建築固定結合器,廣泛流傳於中國民間的智力玩具。
投石器
透過投石器,引導小朋友觀察槓桿原理當中的施力點、支點、抗力點之間的相互關係。